钟祥云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2618|回复: 2

[宝贝成长] 你的第一句话,决定他是自信还是自卑

[复制链接]

46

主题

70

帖子

215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15
发表于 2021-6-3 15:16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前几天,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件事:

博主假期去阿姨的饰品店玩,一个小男孩跟在妈妈身后,到店里买东西。

男孩唯唯诺诺,小心谨慎,对着店里的挂件,一声不吭地挑了十几分钟。

这期间,妈妈嫌他慢,嫌他磨叽,不停地在他背后催促。

最后,这个男孩好不容易挑到一个小鱼挂件,妈妈却让他放下,要他选小天鹅的,理由是小天鹅好看。

男孩表示自己只喜欢这个,妈妈却不耐烦地说:你怎么这么固执?你挑的那个一点也不漂亮!

男孩又结结巴巴地表示,自己……喜欢小鱼……

这次妈妈直接怒了:自己做主的话,就自己掏钱买吧。

博主赶紧出来打圆场,说既然是孩子用,就让他挑自己喜欢的吧,而且你一直这样逼迫,孩子会不自信的……

结果,那个妈妈直接怼了过来,说自己养孩子,不用别人管!

博主说,那一刻,她明白了男孩怯懦、不自信的原因……

网友们也在下面展开了一场讨论——孩子的自信,是怎样消失的?

奇葩说辩手马薇薇说:自卑不是来自你的缺点,而是你没有足够对抗的优点。

多数孩子不自信,是被自认为的没优点压倒了,才变得敏感、自卑、凡事不敢尝试、过度在乎别人脸色。

孩子的这种认知,不是天生的,是在日常生活中,点滴积累养成的。

细想,孩子小小年纪就贬低自己,丧失生命本能的生机和活力,真是件悲哀的事。

而生活中那些阳光自信、善于主动出击的孩子,往往是被呵护出来的,也是被精心养育来的。

不被尊重的孩子
很难有自信


孩子的自信,多来源于自我认同,也就是一个孩子能不能认可、接纳自己。

而父母的评价,是孩子认可、接纳自己的关键。

网友 @风梳烟沐 讲过一个故事:

他在麦当劳等餐,一个男孩指着汉堡说想吃。男孩妈妈却拉着他说,那个我上次吃过,不好吃。

男孩很小声地说,但是我想尝尝。

男孩妈妈就生气了,用整个餐厅都能听到的声音说:

我说不好吃就不好吃,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,就不带你出来。

男孩哇的一声就哭了……

妈妈却又数落到:瞧你那点出息!遇事就会哭哭啼啼,一点男子汉的磊落劲儿都没有!

这对母子的互动,映照出多少亲子关系的死结?

父母一面不允许孩子有想法,去尝试;另一面又期望孩子自信、独立有主见。

导致孩子不自信的,就是生活中,孩子的感受不被尊重、想法不被接纳的一点点小事。

一次两次的被否定,不被重视,好像也没什么,但积少成多的不被接纳,孩子的心理力量会萎缩。

他们也会在内心否定、怀疑自己,以致于最后精神孱弱,变得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感受,不能肯定自己的想法,人也就不自信了。

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大师温尼科特,曾提出过一个「足够好的母爱」,说的是:

孩子在婴儿时期,妈妈能给予孩子强烈的亲密,又在孩子长大后,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学会得体地退出。

当一个孩子的想法、感受、审美、社交总是被父母肯定,他们也会肯定自己,变得越来越自信。

育儿中「坏苹果效应」
让孩子失去力量感


坏苹果效应,指的是,如果把好苹果和坏苹果放在一起,好苹果也会坏掉。

刚刚完结的热播剧《小舍得》里,成绩不错的子悠,喜欢奥数,也喜欢足球。

他原本奥数成绩还可以,但妈妈田雨岚为了让他冲击一等奖,决定给他停掉足球,等他成绩好了,才可以再踢球。

田雨岚的初衷,是用子悠对足球的兴趣,带动他学奥数。

可当田雨岚把子悠的足球锁进柜子里,其实也把孩子的积极性关了起来。

子悠开始有怨气、有愤怒、有不满。

最终,他站上讲台上,当众说:妈妈爱的不是我,是考满分的我。

逢考,他必发烧;考试时,他控制不住自己,撕毁试卷,冲出教室。

家庭教育里的坏苹果效应说的就是这种:

孩子在一件事上做得不好或不够时,父母会剥夺孩子做另一件事的权利去激励,可效果却适得其反。

最典型的就是:

孩子喜欢打球,但练琴不认真,敷衍,为了让孩子能认真练琴,父母会说——要是再不好好练琴,就不让你打球了。

孩子最期盼的是假期的旅行,但成绩总忽上忽下,父母会以「成绩提不上来,就不去旅行」来要挟。

多数父母本意是激励,想用这种方法,让孩子把做得不好的一面拉上来,可殊不知,孩子感受到的,却是无力感。

当一个孩子对自己无能为力,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,他蓬勃的生命力也就被剥夺了。

勇气、自信、积极向上,这些好品质和良心动机,也会随之而去。

想让孩子自信、有冲劲,教育中就要学会就事论事。

孩子一方面做得不够时,把它当做独立事件来解决,不要挟,也不夸大,更不掺杂其余问题。

自信的获得,在于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。

一个被剥夺了力量感的孩子,很难获得内在的成长,更不容易生出自信。

过高的期待
让孩子缺乏尝试的底气

英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他的学生多德林,曾提出「倒U型假说」。

他们把 60 名年级相同,智商水平相当的中学生分为 A、B、C 三组。

让 A 组学生想象自己在下次考试中排名第一,让 B 组学生尽可能详细的想象自己的复习计划,C 组学生什么也不被告知,像平时一样就可以。

结果一个月考试后,他们发现,B 组学生的成绩最好,而 A 组学生的成绩是最差的。

因为太高的期待,反而让 A 组的学生充满压力,让他们丧失自信心,很难放开手脚去做事。

日常,如果父母对孩子期待过高,或要求过于完美,孩子主动向上的自信心就会被压制,他们接收到的信号只有——压力、压力、压力!

这种情况下,孩子们的「努力」,大多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,而不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自信和热爱上。

这样的孩子,即便是一时走得远,也很难在长久的社会竞争中,扎实立足,做出更卓越的成就。

杨杰曾在「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在动力」里说:

要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,首先要养好孩子的「基础感觉」。

一个孩子,如果认为自己是好的,是有能力的,是值得被爱的,也就等于他是自信的,这个孩子做任何事,就会饱含内在动力。

想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,就要充分的接纳他。

接纳他的情绪,接纳他真实的样子。

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感受,也允许他像个孩子一样,有进步也偶尔有退步,有优秀的一面,也可以偶尔淘气捣乱。

当一个孩子感受到了充分的自由,也有健全的人格和品性时,孩子一定是会是阳光的,自信的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9

主题

31

帖子

10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03
发表于 2021-6-3 21:16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养个伢子太难了,太难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9

主题

206

帖子

650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650
发表于 2021-6-7 14:03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就这样,还要让你生三个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